【書】挪威人教我,比競爭力更重要的事
本書以一個曾旅居挪威的台灣人的所見所聞,來探討北歐經驗能帶給我們什麼。
北歐數國的高稅率以及高福利舉世聞名,而挪威藉其天然的石油資源擁有先天的經濟優勢,但是可貴的是其透過政治及制度的建立打造出「均富」的環境,從生老病死皆有政府從中協助,而並非像部分中東的石油產出國。
本次節錄三個主題,以旁觀者的角度一觀這遠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度。
從服務業看平等
挪威的服務業與台灣相比可說是天差地遠,舉例而言,在挪威的餐館很難享受到與台灣相同的待遇,但原因並不是因為挪威人比較隨便或是好吃懶做,而是挪威的生活步調和觀念、與台灣大相逕庭。
由於文化與價值觀的差異,挪威人民並不會有「有錢就是老大」的思維,假若你今天到餐館用膳,服務員並不會因為你是消費者就有客尊我卑的想法,更多的是雙方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相處。今天客人來餐館用餐,我提供我的廚藝、客人則提供金錢,兩者各取所需,以客為尊何來?
而這種平等的概念在挪威俯拾皆是,而這種人人平等的觀念之所以深植人心,一部份或許是源自於挪威均富的環境。
傳統上會因為社經條件的不同,各階級自然而然的產生,而不同階級之間就有如封建時代,身處不同階級的人,便應當身受不同的規範,並擁有不同的待遇等等;但是在均富的條件下,社會中人們貧富差距不大,既然彼此差異不多,不平等就沒有存在的養分、而逐漸消失。
但若要去探討這種平等的觀念何來,可能是天然艱困的環境、可能是後天的教育養成等,但這邊想談談政策所帶來的影響。
或許我們很難去斷定到底是平等的觀念使得政策推向均富,還是政策推薦均富之後使人民產生平等的觀念。但這其實是一個交互影響的正向循環,因為平等的觀念使得政策的制定傾向均富而不是圖利少數;而均富的環境又使得人們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而有平等的概念。
而這種概念可以引用德國社會哲學家霍克海默的一段話來說明:
一個人之所以能有紳士般的行為舉止,主要基於此人衣食無缺,於是可以自我訓練得從容且自制。也因其生活安穩舒適,所以極少因個人權益受損而大發雷霆。
而這種平等的觀念,除了服務業外、更在各行各業中體現,同時達到我們預期外的好結果:如媒體業能夠以客觀的角度做報導而不用被金權綁架,工匠們能夠堅持自己的品質而不被市場所影響等,當人們能夠不被外物所囿,才能夠真正的進步。
對於死刑犯的”禮遇”
挪威的連續殺人犯布列維克,背負77條人命的慘案震驚國際社會,但是帶給世界更多驚訝的則是挪威對於該殺人犯的「禮遇」,甚至讓你我百思不得其解。
挪威是非常重視人權的國家,不論你的種族、性別、宗教等等有所差別待遇,而罪犯並沒有被排除在外,罪犯能夠享有所有其他人所享有的人權待遇,需要有正常的娛樂、社交以及受教的權利。
以該連續殺人犯而言,因為其情節特殊、不方便與其他罪犯共囚一室,所以便安排其住在單人套房內,享有電視、健身房、戶外採光還有放風等等待遇,監獄儼然成為其私人招待所一樣舒適。
而在某次訪談中,該罪犯甚至告訴記者他正打算絕食,因為獄方不為他購買最新型的電視遊樂器供其玩樂,而最後獄方真的買了。到這邊可能有人無法想像為什麼會有國家做到這種程度,對於那些受害人而言該情何以堪。
但挪威有其自己的一套邏輯,挪威認為在受刑人服刑的這段期間,政府必須做的並不是折磨他以達到懲罰的目的;而是要協助他在受刑完成後能夠繼續融入外面的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挪威政府提供非常多的諮商協助,去了解受刑人犯案的動機、並且從旁協助其出獄後能夠自食其力,最終不再犯案。
而實際的措施就是提供受刑人各項正常的休閒娛樂、並且滿足其求知慾或是學習技能的權力,從旁了解當初的犯案動機並加以輔導。
挪威政府並不將各個受刑人視為個案,而是將其視為通案,藉由完整的了解以及輔導,最終目的是避免社會上出現第二個相同類型的犯人,所以當連續殺人魔在服刑時主張政府規定他有受教育的權利,所以要求他想進挪威首府大學就讀,雖然社會此時上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但是政府終究同意的他的要求,但是規定其不得與其他學生一起上課作為退讓的條件。
這部分或許難做論斷,事實上也沒有是非對錯,同時無法去做價值上的優劣評比,但是挪威政府的想法或許可以讓我們好好思考,到底刑罰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孩子成為「可靠的人」
挪威等北歐國家的教育制度與傳統東方社會大異其趣,東方教育大多專注於基礎知識以及理工科相關技術,東方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畢業後能夠成為稱職的企業員工,若能夠無縫接軌至職場就是對於學校最大的成就。
而挪威等北歐國家從兒童教育中的重點方針、反而是在教育孩子們「成為一個可靠的人」,什麼是可靠的人?簡單說就是言必信、信必達。
父母與他們孩童的相處模式中,並不把他們當成一個心智未開的兒童,而是將他們當成一個成熟的大人對待。也因此北歐等國的法律規定不可對孩童體罰,多數北歐父母也對自己的孩童有非常高的容忍度,當彼此意見相左時,並非權威式的要求子女配合,而是希望藉由對話來讓孩童了解「大人們」溝通的方式,培養其用「大人們」的方式思考,所以北歐的年輕人時可發現其成熟的程度似乎與年齡不相仿,便是從小開始訓練的成果。對比東方的教育只希望小孩會讀書,出社會後才發現其實自己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過月亮總不是外國的比較圓,依作者的個人經驗談,也不乏看到挪威的賣場內有孩童對父母拳打腳踢,或是對幼兒園老師口出穢言等等,與過去中國一胎化政策下的兒皇帝現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享盡所有資源跟關注的環境下長大,造成部分兒童誤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反正父母也不敢動我的這種心智,除了挪威之外在北歐他國如瑞典、芬蘭等等也有類似的現象產生,開始讓北歐人民開始反思,以後是否真的想把自己的國家交給這些「討人厭的小孩」,也算是作者對於北歐這人人稱羨的國度,揭開那較鮮為人知的真實面貌。
我們經常說文化沒有優劣,但是社會以至於自身,卻不免對不同文化之間掛上崇尚或是鄙視的濾鏡。或許這種為事物做價值判斷與分類的特質是我們的天性、以讓我們在過去惡劣的環境中存活;相較之下平等反而更像是後天不自然的產物。
或許我們在接觸其他文化時,能夠本著你沒有比較好、我也沒有差到哪去的想法,才能夠更客觀的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尊重與自己不同的地方,同時自省時不卑不亢,才能夠真正趨使我們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