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ven Hsu
4 min readJun 8, 2019

【商】未來的媒體業商業模式

從媒體業的沿革看未來

媒體業,或稱為資訊傳遞業者,是歷史上亙古存在的一種產業。

將尺度放到最遠古人類出現以來,個體對於資訊的需求就從來沒有中斷過,從哪邊可供遮風避雨、哪些動植物可供食用、哪些工具可以讓生活更便利等等,擁有的資訊與知識直接影響了生存的概率;接著人類開始協作並形成部落,便開始產生各種技術與政經文化的交流;再來紙張與印刷術的發明,可說是資訊傳遞的第一次革命,大幅降低了訊息傳遞的成本,也間接促成了近代人類科技的大躍進。

再將尺度拉到近代,因為技術及成本所限,媒體業的經營多為地方性為主,其中不外乎是地方報社或是地區性的廣播。但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驅動,媒體業開始變成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此時仍為平面媒體),大型媒體業旗下擁有大量的記者、動輒百萬的硬體設備,建立了他人難以進入的高門檻,同時也誕生了不少迄今仍存的大型傳媒。

不過隨著網路的出現以及日後高速連網的普及,迎來了資訊傳遞的第二次革命。傳統平面媒體直接受到數位媒體的強力競爭,而科技的發展與普及,使得數位媒體不再如過去傳媒一般需要極高的門檻才可跨入,如今的科技能夠讓所有個體以低成本的方式經營自媒體,從撰稿、錄製、配音到後製等等皆可由一人所掌握,直接影響了過去那些媒體巨擘。

過去的演進先講到此,接著要來談談本文的重點:

商業模式

最初資訊的統整以及傳遞,皆由閱讀者一己承擔有價之內容,如此一來便使得資訊以及其所隱含的知識成為少數人所獨享,至少是被有能力負擔者所獨享。

但也因為閱讀者承擔其價格,媒體業便承擔了其品質良莠之責,畢竟產品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此時媒體業所服務的對象便是閱讀者、而閱讀者同時也是消費者。

不過日後媒體業產生了一種創舉,閱讀者無須負擔全額的價格,相對地僅需付出完全不符成本比例的費用便可享受到相同的服務以及其有價的內容,但相對的是媒體業會在其產品中加上廣告,而閱讀者少付出的這部份便由廣告主所補上;而網路時代的出現,更使得閱讀者完全不用負擔任何費用便可享受媒體業的產出。

因為閱讀者需要負擔的價格大幅降低甚至為零,所以直接影響了銷售量,而銷售量大漲的情況下直接使得廣告主獲得更大的曝光度,看起來似乎是個三贏的局面:

閱讀者得以用便宜的價格取得有價的內容

媒體業藉由業績的提升大舉進行投資與研發

廣告主藉著大量曝光增加自身業績。

這種商業模式的改變似乎那麼的無懈可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讓這種模式開始傾斜。

由於廣告主變成負責承擔有價內容的費用,但相對的媒體業就變成是為了廣告主所服務,為了取悅廣告主,便需要取得更多的曝光度及流量,便使得媒體產業走上歪路,利用人性的弱點、以農場標題與腥羶色的議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使得使用者不斷的被餵養這些沒有營養的內容。

影響所及,媒體業為求快速以及聳動,對於所引用之內容以及資訊,並未善盡媒體自律以及求證便大肆報導或是散播,雖讓使用者負評不斷,但此時媒體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早已非閱讀者,自然無動於衷。

更甚者,媒體業為求獲利,不惜接受有心人士委託報導假新聞以達成其目的、或是與廣告主合作刊登偽裝成新聞的業配文等等,所謂訊息傳遞的本質早已消失殆盡,僅剩人為的操弄以及浮濫的垃圾訊息

局勢演變至今,閱讀者眼見媒體業近年來的不濟,也開始對於沒營養的免費內容感到厭煩,而如今的時代下,注意力及時間變成每個個體戶最稀缺的資源,有品質的內容變成市場競逐的對象,使得閱讀者開始追尋高品質的資訊內容,而且願意為內容負擔其費用,內容有價就這麼再次回歸

所以近年來風行的集資、訂閱、廣播等小型媒體林立,這群新興媒體主打的便是高品質的內容,同時主張內容有價,而且與廣告主劃清界線,兩者涇渭分明。

這種轉變似乎有點眼熟:

由閱讀者負責承擔媒體產出內容的費用

此時媒體服務的對象又轉變為閱讀者。

既然服務對象又變成閱讀者,媒體本身便需要負責產出內容的品質以取得閱讀者的信任。在科技的發展下,人們所缺的早已不是資訊,而是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情況下獲得有品質的資訊。

這種商業模式的更迭就像是一種循環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相信未來的媒體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勢必又會走上內容免費但卻能兼顧品質的道路上

或許現在很難想像要如何執行,但就如同過去網路上未被發明時,普通人大概只會認為大型傳媒將會永垂不朽,大者恆大。更不用說會想像到數位媒體的出現,以及平面媒體的沒落。

隨著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發展,時代的巨輪必定會再次循環,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Morven Hsu
Morven Hsu

Written by Morven Hsu

已搬家至個人網站:www.morvenhsu.com 歡迎舊雨新知移駕指教🙂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