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ven Hsu
3 min readDec 31, 2018

【論】「後悔」其實不存在

後悔從來都只是庸人自擾?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後悔的情緒,可能是感情、工作、人際關係等不同的領域與面向。

早知會如此,我當初就不會這麼做
如果當初我能更努力一點就好了
如果我當初能更珍惜他,我們就不會分手了
早知道當初就聽你的,今天也不會變成這樣

這些語句總是那麼似曾相似,我們似乎都曾經這麼想過,並對於自己的決策感到後悔,使後悔這種負面情緒壟罩著我們。

但事實上,後悔其實是不存在而且毫無意義的

乍聽起來與我們的生活體驗完全不同,我們的感受是真實的,我們的確曾經對於自己的決策感到後悔,怎麼會不存在而且毫無意義呢?

接下來讓我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做分析,希望能夠引起你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們之所以會後悔,不外乎是因為:

認為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或是某段時間

若做出不同的決定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但實際上我們卻做了目前的抉擇,得到了差強人意的結果,進而產生後悔的念頭,不過回到現實,我們並無法回到過去,並且測試當我們改變了決定之後,結果會不會變得更好

換句話說,我們所謂的「若當初如何,那麼今天就會更好」,實際上反而可能是「若當初如何,那麼今天反而會變得更差」。舉例來說:

「如果當初我決定出國念書,今天就不會找不到工作了。」

可能反而成為

「早知道當初應該選擇留在國內,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既找不到工作,還被龐大的學貸壓垮。」

或是

「如果我當初能夠更珍惜他,我們就不會分手了。」

可能反而成為

「早知道當初就應該要分手,不然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結婚之後才發現我們價值觀落差太大。」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就如同故事一樣,故事的發展與結局,其實隱含了說書人想要表達的主觀價值。但現實的發展卻不是這麼回事。

當後悔的情緒升起,我們經常忽略另外一種更壞的可能,而將自己沉陷在悲觀的情緒之中。

既然改變決定之後無法證明是福是禍,那當下的現實也有可能是眾多選擇下的最佳結果。這個世界是相對的,認知到我們的想法完全屬於主觀的認定後,便能夠發現後悔完全是我們主動選擇下的個人行為。

其次,好壞的論定完全是主觀而且時變的。

在此先討論所謂的絕對以及相對的概念,除了我們平時經常描述到的立場、情緒等等非物質世界的相對之外,其實就連物質世界也都是相對的

舉例而言,我們在描述某個物體的座標時,必須要先行定義原點或是座標軸,藉由這定義出來的原點再來量測我們欲描述物體的位置,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其實並不存在絕對座標,所有的客觀現實其實都是基於參考點的相對描述。

同時相對論也告訴我們,我們自古以來認為時間與空間是恆定這件事情也是錯誤的,光速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絕對,時間與空間都會隨著速度的改變而改變,一如接近光速者其時間的流逝會降低。

所以拉回主題,事情的好壞與否也是相對的,好壞的論定與當下的價值觀與空背景有關。

現在認為的好,與過去認為的好不盡相同

現在重視的事物,與過去重視的事物多有差異

所以真正的好壞與成敗,往往與當下的立場與當下所擁有的資訊有關,而非亙古不變。更不用提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眼中,感受可能是天差地遠。

假設我們知道某支股票會大漲三倍,理論上就算是借高利貸也要投資,但是某天若你真的知道了內線消息,你真的會不顧一切的籌錢嗎?答案當然是可能會、可能不會,不過更多數情況下應該是不會。

所以結論便是,就算讓我回到過去,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那麼又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把握當下,別讓後悔拖住前進的腳步。

新的一年,認真做出選擇後勇往直前。

Morven Hsu
Morven Hsu

Written by Morven Hsu

已搬家至個人網站:www.morvenhsu.com 歡迎舊雨新知移駕指教🙂

No responses yet